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辅导员、班主任风采展示

2016年度江苏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施艳青

发布者:  时间:2020-09-28 13:05:51  浏览:

问道实践 引路青春

  一、个人简历   

  施艳青,女,中共党员,讲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2006年 参加工作担任辅导员至今,2011 年 9 月任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 国语学院分团委书记,2016 年 9 月调至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任学工办 副主任,先后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团队训练、就业指导等 课程教学工作,担任外旅141、机制153班班主任,现主要负责机 电工程学院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二、所获省级及以上荣誉   

  1.个人省级荣誉   

  2015.12 江苏团省委团工作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4.06 江苏省经信委第一届辅导员技能大赛二等奖   

  2014.03 江苏省教育厅第三届辅导员技能大赛三等奖   

  2010.12 江苏省职教学会教育案例评比二等奖    

  2.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   

  2016 年 主持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大数据 时代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矛盾’博弈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 16FYHLX092)   

  2016年 参与江苏省学校共青团课题2016年重点课题“‘三走’ 活动与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提升的常态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ZD20146010)   

  2015年 参与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2015年专项课题 “多元对话——90 后高职学生德育模式探索” 2011 年 参与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微型党课进 班级,让德育‘活’起来”(项目编号:2011SJD880103)   

  2010年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纪念建党90周年) “磨砺、提升、服务——探索高职院校党员教育模式三部曲”(课题 号:JDJNJD2011122)   

  3.指导学生或班级获得省级荣誉   

  2016年 指导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两学一做,学‘习’大别山 百度行”获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 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省级重点团队立项,并获省级优秀团队奖    2016 年 所带机制 153 班李秉徽同学获“挑战杯”创新创业创 校大赛全国决赛特等奖、省级特等奖,国家奖学金,发明专利 1 项   

  2015 年 指导英酒 123 班获得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2015 年 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121 项目》获江苏团 省委优秀项目   

  2014 年 指导英酒 123 班获得江苏省活力团支部   

  2014 年 指导英酒 124 班叶佳炜获得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征 文比赛一等奖   

  2013 年 指导王佩佩、钱莉、王晶获得第九届全国花卉博览会 优秀志愿者   

  2013 年 指导学生党支部“微笑花博德技志愿”获省教育工委 最佳党日活动   

  2012 年 指导英贸易 121 班曹鑫同学获省第八届大学生文化艺 术节二等奖   

  2009年 指导学生党支部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红色宣讲进徐州 青年先锋创示范”获得江苏省教育工委最佳党日活动   

  三、工作情况   

  她,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施艳青,温暖 和蔼、干劲十足,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老“施”。

  10年来,她坚持在具体实践中把辅导员工作做“细”,在做“细” 中拔“高”,用实践创新推动理论研究,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新的实 践,成效显著。   

  文化育人,老“施”亮招。她把班会搬上舞台,开展学院素质教 育精品项目“CMC 秀”,为每一位学生留下弥足珍贵的“舞台印记”, 推动班级专业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多个班级荣获省市级“五四红旗团 支部”、“活力团支部”。   

  红色引领,老“施”有料。她成立“青年先锋营”,开展“微型 党课进班级”,实现“生—生”对话教育;组织“红色景点模拟讲解 大赛”,让专业替思政教育说话;指导全国重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 展“两学一做,学‘习’大别山”百度行,获团省委优秀团队。她用 实践创新推动高校学生德育、主题教育研究,参与完成省部级研究相 关课题 3 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1 篇。   

  互联网 +,老“施”创新。她以“幸福外院”公众微信号建设为 平台,以培育学生大“V”为载体,开展互联网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主持、参与省级课题 2 项, 1 篇论文获得省级二等奖。 10 年来,她善于认真地倾听每个学生内心的声音,细致周到地回答 每个同学的提问;多年工作的踏实勤奋、厚积薄发让她代表学校首次 挺进江苏省辅导员技能大赛决赛最终获得三等奖,成为了同学们心目 中可以信任的辅导员。

舞台上的班会“CMC 秀” ——文化育人,老“施”亮招

  “什么样的班会课激励人?”“什么样的班会课受欢迎?”老“施” 坚持改革班会形式,开好班会,打造文化育人平台。她组织全系学 生的特殊班会课——CMC 秀,把班会课搬上舞台。“CMC(即 class、major、culture)”秀,借鉴“团队训练”形式开展“班团文化建设”、 设计舞台展示演绎“专业认知”,把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 会通过艺术展示搬上舞台,秀出班级、秀出专业、秀出文化,完成新 生入学教育阶段“班级团队文化建设”与“专业教育认知”的结合。   

  “班徽设计内涵阐释是否积极向上?样式是否美观?”“班歌演 唱能否凸显班级气质?”“专业展示形式是话剧更有吸引力?还是歌 曲更有感染力?”每年的班级 CMC 秀,她耐心地倾听同学们的想法, 从舞台下到舞台上,她乐此不疲,和同学们商量敲定班会展示的每一 个细节。正如她所设想的那样,每个班级都会爆发问题、产生冲突…… 她都会及时出现、耐心指导与调解,促进同学们在排练中磨合、在冲 突中成长,既让每位新生大学首秀,又推动了班级团队建设,涌现出 了省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省级活力团支部英酒123班,市级活力团 支部外旅 141 班,市级五四红旗团支部英贸 112 班等一批优秀班集 体。   

  同时,老“施”结合二级学院学生特点,针对不同的教育主题, 在二级学院中开展“精品女生、尚德女生”大讲堂等多项特色鲜明的 班会课。

榜样力量、专业同行、实践加分 ——红色引领,老“施”有料

  在老“施”眼中,红色主题教育并不是枯燥乏味,而是可以开展 得 “有趣”、“有料”。     

  听榜样讲道理,“生 - 生”对话教育深入人心。老“施”充分运 用同辈的力量,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她在入党积极分子中间成立 “青年先锋营”,通过团队竞争与合作开展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组织 学生党员担任新生班级“党建指导员”,开展“微型党课进班级”;

成立“顶岗实习党小组”,破解高职学生一入党就实习、实习后作用 发挥难的难题。同时,她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研究成果,参与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磨砺、提 升、服务——探索高职院校党员教育模式三部曲”研究 ;参与 2011 年度江苏省哲学与社会科学课题“微型党课进班级,让德育‘活’起来” 课题研究;参与2015年度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多 元对话——90 后高职学生德育模式探索”课题研究。   

  专业替你说话,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活动相得益彰。老“施”结合 外国语学院语言特色与专业特色,在涉外商旅专业组织一场特殊的主 题教育活动——“用技能为精神点赞”红色景点模拟讲解大赛,把专 业提升与主题教育相结合,让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以 该活动为主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121”项目获得 2015 年江苏团省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优秀项目,以此为实践基础撰写的课题“基 于大学功能视角的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五为’党建创新工作法为例”获得学院 2015 年党 建课题立项。   

  走入社会练真招,带领学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2016年,老“施” 带领外国语学院学生党员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挺进革命老区安徽霍 山县,开展“两学一做,学‘习’大别山百度行”:用“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文化创意产品,向霍山县老百姓宣传党的理论及政策、方 针;走访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形成旅游路线推荐绘本;与当地大学生 村官面对面,推进霍山县但家庙镇政府公众微信号建设,以丰富的实践成果、生动的实践内容获得 2016 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 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省级重点团队立 项,并最终获得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队员韩贸131班的 万天星颇有感触地对老“施”说:“到了外面的世界,我们才知道舞 台有多大,这样的实践真有意义。”

学生大 V、公众微信、大数据 ——互联网 +,老“施”创新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老”施并未和这个称呼一样固步自封、墨 守成规,她运营“青春·外院”微博、“青春精彩、幸福外院”公众 微信号,鼓励一部分有影响力的学生干部办好自己的自媒体,努力成为常信校园里的“大V”。英贸121班的潘登就是这样一位学生级“大 V”,经由他微博发布感恩节特别活动“常信表白墙”获得数千人的参与。 2015 年,老“施”根据实际新媒体经验所撰写的《“制”、“引”、 “衡”,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青年思想教育》获江苏团省委学校共青团 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二等奖。    现在,老“施”又对大数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一方面挖掘目前已有学生数据价值指导工作,如 2016 年她分析学院 PU 数据,发表 调查报告《基于P U系统的大学生“三走”现状分析与推进机制研究》, 参与江苏团省委重点课题“三走活动与大学生身心健康常态化机制研 究”,从而推动高校学生身心机制常态化发展。另一方面,她积极思 考大数据建设现状与问题,主持 2016 年江苏省高校辅导员研究课题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矛盾”博弈与“对策”研究》。   

  10年来,用老“施”的话说,她的工作不仅有爱,她对待每一项工作,都把它当做一件艺术品来打磨。本着这颗初心,老“施”将始终如一恪守岗位职责,甩开膀子做事,静下心来问道,做一名辅导 员工作实践中的问道者,做好学生青春引路人。